新中国加强邮票印制工艺设计不断提升邮票艺术表现力经典邮票解读
日期:2025-04-10
打印
【字号: 大 中 小】
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邮票选题资源,也有着世界一流的美术和邮票设计师,怎样才能 把一流的题材、一流的设计,印制成一流的邮票,始终是摆在中国邮票发行主管部门面前 的严峻课题。
1959 年,我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技术援助下,北京邮票厂顺利建成。 自此中国邮政不但拥有了邮票印制的专业企业,并且将邮票设计印制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实现了清末即 曾筹划,却一直未能实现的邮票发行、印制统一管理。邮票的设计、雕刻、印制有了更为 密切的沟通和配合。中国邮票不断将民族艺术形式和政治宣传色彩融入各种印刷技术,广 泛探索,成绩斐然。北京邮票厂引进的邮票印制机器都属于当时世界上技术较为先进的设 备。 由于引进目的明确,论证充分,配套合理, 以及在技术细节上一丝不苟,这些设备很 快便在中国邮票印制中大显身手。20 世纪 60 年代前半期,北京邮票厂的影雕套印和影写版 印制,使中国邮票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
自 1992 年起,原邮电部在北京邮票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与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三家 企业同时印制邮票,打造了一批邮票精品,使邮票印刷质量整体提升。进入二十一世纪, 中国邮票印制企业研制和使用的新工艺、特殊承印材料和油墨层出不穷,取得了显著成 果。通过改造老设备,提升老工艺,引进新设备,挑战新工艺,采用高新技术,使中国邮 票的印制工艺、防伪工艺、生产面貌焕然一新,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无论从邮 票印制的水平、质量、规模,中国邮票印制都位居世界前列,受到中外集邮界的赞誉。这 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更是改革开放造就的中国特色。
一、邮票印制的工艺设计是一门艺术
一切印刷工作,天职是忠实于原稿。原稿是艺术品,印刷出来,不论多像,也还是一 件复制品、一件工业品而已,远远不会与原作等同。而邮票,就产品形态而言,虽然也是 一件印刷品,却能被很多人看作艺术品,不论老百姓,还是艺术家,走遍世界都承认。原 因在于,邮票虽然只有方寸之地,画家不可能把原稿画得那么小。两者幅面相差,少的差 十几倍、几十倍,多的则差到成百倍 。当原稿上的绝大多数人物事物缩小到邮票的大小 时,还要求必须做到忠实于原作,难度可想而知。而邮票天生就具有了“ 国家名片 ”的地 位。因此,作为邮票的设计、印制,必须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正是他们的工匠精神,凝练出了邮票艺术这门超级设计语言。可以说,邮票印制不仅仅是 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自己的表达语言。邮票之美源于邮票的语言。邮票的语言或许是世界上最精炼的语言,最为引人入胜之处,就是能小中见大,方寸之内有天地,有万物,有 万千气象。运用邮票语言的经典手法,一则以简,一则以繁。前者主要在设计,是艺术语 言,后者则主要在印制,是技术语言。一则以简,即在设计时预判出缩小到邮票大小之后 的效果,顺势而动,胜在凝练抽象,减掉的主要是笔墨,追求的是思维的扩张和想象的延 伸。一则以繁,则在印制时偏要在“小 ”上面做文章,逆势而为,胜在繁复精细,叠加的 主要是科技,实现的是视野的汇聚与细节的放大之后还能还原精彩。艺术语言和技术语言的叠加运用,共同构成了邮票的语言 。两者的主辅关系是永恒 的,艺术为主,技术为辅,印刷在坚持为设计服务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方面某些“画不出来却能印得出来 ”的独特效果参与创意,参与设计,参与邮票主题思想的表达。
邮票被公认为是一种微型的艺术品,如果抛开市场价值不谈,仅就欣赏而言,好邮票的判断一般会有以下三个维度: 即,是不是有的说,是不是有的看,是不是有的玩 。第 一,是不是有的说,属于文化层面,即主题思想和内涵,是不是深刻,能启迪心灵,耐人 寻味。第二,是不是有的看,属于艺术层面,是不是美,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爱不 释手。展现美的内容,也必然有美的形式。邮票自身形式之美,也颇具欣赏价值和研究价 值,甚至可以认为邮票已经形成一个独有的审美形态。第三,是不是有的玩,属于科技层 面,是不是充满趣味,能吸引人参与其中,与之互动,寓教于乐。
有人提出,收藏应该是去“寻找文化快乐 ”。而集邮正是一项增知益智的快乐活动, 尤其近年国内外邮票为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借助最新高科技手段,不断出新,通过参与互 动功能,吸引新老集邮爱好者。 以上三点,得其一者就完全可能成为一枚好邮票,如能兼 得其二或其三,则必然成为精品。如果说好邮票有什么规律可循,那么大设计的概念就是其中之一。大设计包括内容设 计(选题) 、视角设计、艺术设计、工艺设计以及营销推广设计等等。其中的工艺设计也 是设计,是整个邮票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实际上, 以上诸多重要理念,在新中国邮票 75 年的历史中,是一直在传承着。
二、早期的优秀邮票图稿设计融汇了工艺设计
“特 57 ”《黄山风景》诞生于北京邮票厂建厂之后的第四年。 曾被评为“建国30周年最佳邮票 ”。 邮票的设计者是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师孙传哲先生。《黄山风景》 邮票是一件特别 能打动人心的邮票 。小邮票,大风景 。没人会将其看作是简单的印刷品,都会看作是艺术品,而且是非常特殊的艺术品 。如果没有仔细揣摩过珍藏在中国邮票博 物馆的这套邮票的原稿,没有潜 心研究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 目录》 上相关信息,人们或许很难发现这套邮票之所以成为经典 中的经典的奥秘 。原来,这套邮票呈现的是一组画作,但原作是一组照片。实际上是设计师孙传哲,基于照片和拟将采用雕刻版与影写版套色印刷的工艺安排以 及北京邮票厂当时的设备最多只能印刷 1 色雕刻和 2 色影写的限制 ,专门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创 作 。他删繁就简,充分考虑到了 缩小之后会是什么样子,不但交代出雕刻版的线条轮廓,为雕刻 师的布线创作提供了依据和空间,也把影写版的设色以及最终的影雕套色效果全部描绘出来,完美而又可行。确切地讲,孙传哲的画稿,不光是一种艺 术设计,也是一种工艺设计,是手工地、艺术化地帮助工厂做了制版工作,进行了艺术化 的分色和设色安排,为这套经典邮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色彩斑 斓、如梦如幻的一套邮票,其实连雕刻带影写,每枚邮票都只用了不超过三种颜色,却真 切地再现出黄山的云、松、泉、石,变换无穷,美不胜收。这套邮票取得巨大成功两个最 为关键之处,一是严格、准确地把握了雕刻为主版、影写为辅版这一主辅关系;二是对每枚邮票色彩的运用和全套邮票色彩的关系实现了完美的平衡,堪称典范。这是一套经过摄 影、设计、雕刻和印制一系列的创作和再创作活动之后诞生的精品,堪称教科书式的作 品,给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和弥足珍贵的启示。概念和原理,不是用来空谈的,而是用来应用的 。 出好邮票需要有好的邮票印刷工 人。好的邮票印刷工人与别的工种的好工人最大的区别,或许就在于不光是靠技术磨练出 来的,而且还是艺术熏陶出来的。除了上美术课,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美术学习更重要, 例如参加邮票工艺研究会,一方面听设计者讲解设计意图和重点,一方面耳濡目染,培养艺术细胞,有时还会组织大家去参观实物,建立第一印象,形成感性认知。
三、印制工艺对邮票图稿再创作的典范
1.《全民阅读》特种邮票,设计师宋鉴。《全民阅读》邮票设计构思新颖、内涵丰富、画面具有时代感。一 本立起翻开的书籍,书本的左侧开启了一扇通向知识的大门,另一侧 的窗户寓意人们通过阅读书本里面的知识,开启了一扇面向世界的智 慧之窗。画面的中部,一棵知识之树通过不断从书本中吸收各类有益 的养分,茁壮成长起来,树干的顶端是一个闪耀智慧光芒的灯泡图 形,寓意人们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学会思考。树枝上结满了各种智慧 的果实。该套邮票印制工艺的研究,充分考虑了邮票图稿设计和印制工艺 设计,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真正实现了印制为设计服务,印制是图稿的再设计,是邮票印制工艺的典范之作。邮票画面书籍左面围绕阶梯 微缩印制了 400 多字《三字经》 内容;画面中增加印有“全民阅读 ”四字无色盲文,展现“ 阅读无障碍 一个不能少 ”的理念;通过荧光油墨,实现紫外灯光下 可以看到敞开的窗户中透出夜读的灯光; 邮票版式二边纸印有“掌上国图 · 国家数字图书 馆 ”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可以体验数字化阅读带来的乐趣与便捷。胶印再加丝网印 刷,并添加金属油墨、微缩字、荧光效果、盲文等创新元素所产生的印制效果,既突出了 邮票主题,又使画面情趣十足。微缩文字在这枚邮票中的运用是别具匠心。《三字经》作为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 中国古代经典中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选择《三字经》作为《全名阅读》 邮票的微缩文 字内容,进一步突出“全民 ”宗旨。印微缩字从字面含义上理解就是非常小的字,而小到 什么程度呢?在以往印刷试制中胶印微缩字高 0.4 毫米已是极限,而《全民阅读》 邮票要 把《三字经》做成微缩字放在主图书中左侧书页部分,并把《三字经》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印上,就必须突破以前 0.4 毫米的极限。通过反复试验,考虑到使用专业 60 倍放大镜可以 看清文字内容的字高是 0.28 毫米,而《全民阅读》立足于让普通百姓借助普通放大镜(5 ∽ 10 倍)就可以看清微缩字内容,最后把微缩字调整到 0.34 毫米,与《全民阅读》 中全民 的概念更贴切。微缩字对印刷技术要求很高,水墨平衡很难把握,而且该套邮票专色采用 金属油墨印刷,金属油墨颗粒粗,印刷微缩字的难度非常大,对印刷技术要求很高,水墨 平衡性很难把控,邮票企业通过反复打样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同时也实现了胶印微缩字 大小的突破。邮票中的无色荧光效果则使画面充满奇幻。画面书中右侧书页的窗户中设计了一盏灯 及光环效果。正常光线下窗户内为专色绿,无任何图案;在使用紫外灯照射下,窗户内呈 现出一盏带有光环的白光灯。通过使用无色荧光效果,更能反映出《全民阅读》深层的含义:书能给人带来光明,能给人带来希望。
2.精彩的邮票不仅要有精彩的设计,更需要印制工艺加持。一般来说,精彩的邮票主要来自精彩的设计。如果能有好的印制工艺为其增光添色, 尤其那些事先有构想、与图案进行同步设计、运用得贴切巧妙的,就会让精彩的邮票更精 彩。例如,《奔马》小型张、《鸡血石印》 《洛神赋图》 《和谐铁路》小型张、《话剧百 年》《壬辰年》《福禄寿喜》《丝绸之路》小型张、《景泰蓝》《金铜佛造像》等等。1978 年发行的“T28 ”M《奔马》小型张,设计者为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师刘硕仁。 该套邮票的高明之处是直接将原作群奔马图以精美装裱的形式呈现,眼前宛若原画,而非 一枚邮票 。人们会以为原画本身就是这样装裱好的,好像没有在边饰上施加任何笔墨 。其实这一装裱效果正是最绝妙的设计,画心的位置安排,装裱的材质、色调、纹样,处处精心,强烈烘托 出原画大气恢弘的气势, 同 时又尽显高端典雅。这枚邮票在印刷工艺方 面对提升其艺术效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使装裱效果更加逼真,银墨被反常规地印在了下面,之后在上面叠印绫子的纹样,准确展现出丝质材料的质地和光泽,这是印刷工艺设计的一次重要创新。“2004-21 ”《鸡血石印》邮票,除了两枚印章都是国宝级的文物本身很精彩,加上设计讲究,又采用了多色精细印刷工艺。这套邮票还采用了超级 精密的三维浮雕压凸工艺,其效果之强烈,甚至会让观者感觉 眼前莫非真的就是一方真印,不禁去伸手触摸。压凸工艺在印刷品上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但这枚邮票的压凸,采用了和 造币技术一样的模版制作手段,又采用特种阴阳模版,才在特 种设备上制作出层次变化如此丰富、效果如此逼真的印品。这 是非常罕见的,这些也成为了这套邮票最精彩之处。“2005-25 ”《洛神赋图》这套邮票,是印刷工艺如何为邮票设计服务、如何为表达邮票主题思想服务的一个成功案例。相传,《洛神赋图》是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三国时代文学 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洛神赋》和《洛神赋图》,一件是文学瑰宝,一件 是绘画瑰宝,先有文,后有画,文图相互交织,情景交融,如果两者能放在一起欣赏,将 是何等快事!于是,在初期关于这套邮票如何印制更好的讨论中,从技术工艺角度,一个大胆而又绝妙的构想被提了出来,就是利用“无墨雕刻 ”方法将《洛神赋》全文千余字经缩微之后 隐形制作于全套各枚邮票之中,在普通光线下,文字却难以察觉,而在平行于纸面的一束光线照射下,利用某种奇妙的光学特性,文字即可显现,笔笔清晰,字字珠玑 。如此一 来,两件作品即可独立成章,又能合二而一,把两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于方寸之间, 令人感觉新奇之中,使该邮票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技术工艺价值都得到了发掘和提 升。
《洛神赋图》邮票发行之后,业内人士和媒体多有溢美之词,除了对精美的原画和邮票 设计表示欣赏之外,大多对通过无墨雕刻印刷的创意,实现了“ 图文并茂 ”而表示赞赏, 感到很新奇有趣。尤其是,因为文字是分段散落于各枚邮票背景之中的,所以当观察光线 的角度和强弱发生变化时,画面中还似乎真有了一丝“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 风之回雪 ”的绝妙意境。就视野所及,当时在国际同行业中尚未见到类似的应用案例,在邮票上采用无墨雕刻 印刷手段,在保持原有设计图案基本不受影响的前提之下,在邮票画面上隐藏地叠加上与 画作关系如此紧密、信息量又如此之大的文字内容。就技术含量而言,此种工艺方法虽谈 不上大的创新,但具有“原创 ”的意义。这套邮票也成为了进入自主创新阶段的标志。
3.运用印制工艺“大设计 ” 统筹创新的邮票。“2009-20 ”《唐诗三百首》这套邮票,是运 用“大设计 ”的概念进行统筹创新的成果,一切 工作都起始于、服务于一个创意,即“一版邮票 一本书 ”,并且要“ 既能阅读,又能听读 ”,之后的内容设计,艺术设计,工艺设计,点读器具 和音源的开发,直到发行和经营,全部围绕这样 一个最先创立起来的产品概念协同展开,是名副其实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唐诗三百首》全 书 313 首诗篇,多达 2 万 5 千字,通过当代最高 科技的制版印刷技术,被悉数镌刻于方寸之上。 当得到这套邮票,就拥有了一本新版的《唐诗三 百首》,一本从未有过的“ 邮票版 ”的书,既是 一版邮票,同时又是一本能够真正阅读的,一本 流传四海、家喻户晓、印入国人心底的诗集。当欣赏邮票的精美画面,享受唐诗的不尽美妙之时,也一定会为今天在印刷术的故乡诞生了如此 精湛的印刷“作品 ”而赞叹!《唐诗三百首》邮票将一整部诗集印在区区 一版邮票之上,前所未有,令人不可思议和感到 震撼。最重要的是,这种极致被用在了最值得用的地方,也就是中国独有也是世界独有的这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 ”。因为全部诗篇都是采用雕刻版印刷,所以每个字都可以如同碑刻一样可以被触摸到,此时不免让人从心底感受到唐诗的伟 大与不朽。《清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邮票,此款青花瓷文物的罐造型与绘画 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清时期的青花瓷制作精美,烧造技术成 熟,制作广泛,造型极为丰富。青花凤穿牡丹纹罐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罐口绘朵花4组,两两相对,腹部主题图案满绘凤穿牡丹花纹。瓷胎质量很高,胎体坚白细润,釉面质量完美,釉质莹润细腻、透亮光洁,画工生动细腻。工艺师为了突出青花瓷细腻、透亮的写实感,大胆改革创新,调配各种油墨,解决了 邮票纸色发黄的问题。并且使用了局部 UV 光油工艺,UV 光油亮度高,直接印于邮票上,会使青花瓷像一块玻璃制品,工艺师在 UV 光油中加入硅化物,使 UV 光油印刷后亮度降低, 同时兼具瓷器的釉光,突出了票面文物釉明色正、高贵端雅的质感。这 6 枚邮票是河南省 邮电印刷厂工艺设计人员不断雕琢邮票图稿、改善工艺、力求打造邮票印刷业优质产品的 真实写照。他们以极致的态度对邮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是当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四、新工艺、新材料助力呈现最美“圣境 ”
2024年9月28 日发行的《稻城亚丁》 特种邮票的印刷工 艺,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采用各种 新工艺、新材料呈现邮票精彩纷 呈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一些新工艺是河南邮电印刷厂为这套邮 票专门研制的,目的就是突出表现高原雪山 、湖泊的纯粹和纯净,体现稻城亚丁雪域高原最美的“圣境 ”。特别是为了强调环保的理念,保护“最后的香格里 拉 ”,该厂试验成功用温变油墨物理图解地球变暖的严重后果,令人印象深刻。邮票一图(夏诺多吉):采用胶印+烫印的印刷方式,为体现出“在阳光的照耀下夏诺 多吉雪山的“金字塔 ”形状,该图专门定制了暖色动态冷光柱材料。同时该套邮票运用了桃红与天蓝特制油墨,在特殊烫印材料与定制胶印油墨的巧妙结合下,邮票一图给人静谧、神圣的感觉。紫光灯下欣赏邮票,夏诺多吉雪山 两翼锋利的刃脊蜿蜒绵亘,蓝天中所勾勒出的线条尖锐有型,散发着冷峻而神圣的气息,一只猛禽(大鵟)展翅翱翔,雪山、猛禽以及落日余晖下天空的柔美与雪山的冷峻 完美融合的景象寓意日照金山。邮票二图(洛绒牛场):采用胶印+烫印的印刷方 式,特别定制纯净的蓝色胶印油墨,将洛绒牛场三座环绕 静谧的景象方寸间呈现。欣赏邮票,“蓝色星球上的一 片净土”的视觉感受扑面而来。该图还巧妙运用冷色动态 光柱冷烫介质膜,将“贡嘎河从草场穿梭,溪流潺潺,微 风吹拂下湖面波光粼粼 ”的视觉冲击直击心脾,展现了一 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紫光灯下欣赏邮票,画面深邃寂静,一只牦牛闯入视野, 藏族文化特色凸显。邮票三图(五色海) :采用胶印+烫印的印刷方式,五色海在光的折射下,会产生五种不同的颜色而得名,湖水清透,湖底像用墨笔描就的格子,充填着浓浓淡淡的蓝色颜料。 该套邮票运用大量的图像处理技术,并定制了多种专色油墨,通过印刷工艺将五色海“如 一幅静止而又壮观的重彩油画 ”的“ 多彩”呈现出来。同时还采用冷烫冷光动态光柱烫印材料,不同角度欣赏邮票,湖水的绚烂、灵动、清透、斑 斓感呼之欲出,给人恍如身处梦境的视觉感受。紫光灯下 欣赏邮票,一轮圆月投影在湖面上,湖面的涟漪又为月光 增加几份皎洁与灵动。邮票四图(仙乃日):采用胶印+烫印的印刷方式,并运用温变油墨工艺。多色胶印将邮票画面中“仙乃日雪山 的倒影,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蓝天白云之间 ”的自然胜景 立体呈现。冷烫冷光动态光柱与胶印特殊油墨的结合,欣赏邮票,“湖水波光粼粼、流水潺潺 ”的自然之美缓缓呈 现。远山采用温变油墨,温变油墨是河南邮电印刷厂与相关厂家经过研制首次在邮票上使用的新材料。特点是,当温度到达一定高度时,颜色将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将邮票 靠近 40 度以上的水杯时,邮票画面中的雪山会从雪白变为 灰蓝色,此变化向人们科普“温室效应 ”的环保知识,倡议大家增加环保意识,警惕全球变暖危害,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紫光灯下欣赏邮票,映入眼帘的是满天繁星和一对游人自拍的剪影,勾勒出一幅人们崇拜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小型张(央迈勇) :采用胶印+烫印的印刷方式,并运用温变油墨工艺,将邮票设计巧 思细微处呈现。“主图雪山 ”也采用了温变油墨。为了体现出稻城亚丁雪山湖泊的纯粹和纯净,特别调制了蓝色及红色专用油墨。“边饰字体、心电图、动植物 ”等元素采用胶印 与动态光柱介质膜结合的工艺呈现方式,让边饰文字及有艺术美感,又不抢主题风采, 同时更相得益彰,并使心电图所代表的 “生命 ”与自然融合、共频。“背 景图案 ”采用珠光、专银结合的 胶印工艺,让邮票质感、美感、 高级感细微处呈现 。值得一提的 更有打孔方式的细腻处理,椭圆 形尺孔单独避开了蝴蝶翅膀,启迪人们要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动植 物的自然意识,小型张的突出亮 点是采用眼睛形状的异形齿孔 提醒人们在走进亚丁、感受亚丁、享受亚丁自然美景的同时要敬畏自然、关爱生命,倡导天人合一、 和谐共生 、生生不息 的文明生态理念、寓意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就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紫光灯下欣赏邮 票,邮票附图宛如浩瀚的宇宙,邮票主图犹如深邃眼眸,稻城亚丁的地图在眼球中呈现,“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的视觉感受方寸间完美演绎出来。
(作者:刘建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