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诗品格到诗意情怀——文7诗词邮票的毛泽东家国情怀呈现方式
日期:2025-04-15
打印
【字号: 大 中 小】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同时毛泽东又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创作的诸多诗词,意境高远,遒劲恢宏,柳亚子称赞其为“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诗”;陈毅元帅首推其为“妙语拈来着眼高,诗词大国推盟主”。在1967年的国庆节,邮电部发行了序号“文7”的《毛主席诗词》邮票一套14枚。该套邮票的第一枚,灯下的毛主席正激情挥毫,14枚设计精美的毛主席诗词邮票,瑰丽雄奇的诗词文化和笔迹遒劲的“毛体”书法双壁合一组正文成一幅幅完美的艺术精品。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根据毛主席诗词的书法艺术表现的需要,14枚邮票采取5种不同的票幅,是新中国同一套邮票出现不同票幅最多的邮票,也从其设计理念中的巧妙布局和艺术化呈现匠心,去呈现出诗人毛泽东的史诗品格和诗意情怀。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分述。
一、国家理想的图景:毛泽东诗词邮票的民族情怀表达
邮票作为承载国家意志的“宣传”( Propaganda)载体,在主流文化传播中总是天然具有浓郁的国家主义意味。[ 吴学夫,黄升民.大国图腾:承载六十年国家理想的公共图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No.181(08).]首先,巧妙借助祖国意象而寄托了毛泽东心忧天下、民族振兴的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书法图景,很好嵌入了不同时期毛泽东的民族家国思考?!拔?”邮票的第2枚《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写于1925年秋天。透过邮票上遒劲有力的笔迹,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幅深远壮丽的画卷。时年32岁的毛泽东坐在岳麓山头,面对辽阔的长沙秋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的民族之问,而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革命斗争生涯,时刻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伟大事业、伟大实践回答了这个民族之问。屹立湘江之滨的毛泽东联想到少年时代的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抒发了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境界高度和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远大志向。联想到毛泽东1919年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曾经激荡九州风霜,唤起工农千万。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情怀跃然纸上。与此同时,毛泽东所构建的民族情怀的诗歌旨趣,也通过邮票中所呈现的一幅幅书法架构,丰富地描绘了为实现家国民族情怀而付出的全民族艰苦卓绝努力的革命历史图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的《清平乐·六盘山》。作为工农红军的统帅,毛泽东情景交融,以六盘山行军的场面,展示了“屈指行程二万”长征的胜利,由此胜利推想日后更大的胜利,诗情奔涌而出,遂有此作?!傲躺缴细叻濉保瓤鄹么手魈猓瓜陨健案摺?;又见“红旗漫卷西风”,山巅红旗飘舞,凸显红军军容之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诗人用设问形式,直接抒发心胸,“何日”缚龙?万里长征已取得胜利,民族的希望,革命的胜利指日可待!民族情怀洋溢于字里行间,以至于诗词界公认《清平乐·六盘山》为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中最有阳光气象的明丽之作。
二、宏大叙事的载体:毛泽东诗词邮票的政治情怀形式表达
对于毛泽东一以贯之的诗词言志的创作习惯,也自然会在其诗词作品的主题中,贯穿了各个历史革命时期的重大政治思考。由于毛泽东诗词创作时间与重大历史进程的高度重叠,使得其诗词作品大多是宏大叙事与历史进程的交相辉映。这就要求在有限的邮票发行枚数中,如何结合邮票呈现诗歌的大众化的基础,借助特殊时期口耳相传的公共知晓度和传播力,又能够找到基于当时特殊时期国情,快速获得政治认可的表现形式,成为毛泽东政治情怀表现的重要思考起点。因此,从整体的诗词作品遴选上,很好地承载毛泽东在贯穿其诗词创作生涯中的政治情怀,显然也更符合当时人民大众对毛泽东形象的想象。同时,在邮票设计风格上,毛泽东诗词邮票的设计基本上摒弃了之前“老纪特”时期设计家个性的张扬,而在邮票的美学结构上呈现出书法家“条幅式”作品艺术。这一创作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在特殊历史时期,采用“影雕套印”的印刷工艺很好地把毛泽东诗词邮票成为人见人爱的艺术精品。毛泽东作于1949年4月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接连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多年的“长江防线”,攻占了国民党政府盘踞多年的首都南京。喜讯传来,毛泽东立即向参加渡江战役的刘邓大军指挥部发去贺电,并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七律,是少有的直接歌颂了人民解放军辉煌胜利的政治篇章。事起“苍黄”的“钟山风雨”描绘的是国民党旧政权的衰败,“百万雄师过大江”概括了解放军渡江战役雷霆万钧、不可逆转的气势。邮票票幅中的黄金位置“虎踞龙盘”“天翻地覆”二句的剑拔弩张架构,展现了诗人政治家历史回顾又有今昔对比的雄浑气度,也是激烈的解放战争关键战役的写照?!耙私S伦非羁埽豢晒撩О酝酢备鞘恼蕉访睿按蚬そ?,解放全中国”,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也在全组邮票的叙事结构中,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来。类似的叙事风格,也在“文7”邮票的第4枚《沁园春.雪》这一脍炙人口的长征胜利后经典巨作得以体现。此时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恰逢天降瑞雪,银装素裹,毛泽东放眼“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诗人借景抒情,睹景思人,抒发胸怀天下的鸿鹄之志,抒发江山社稷的人文情怀。无论是“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还是“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抑或是“射大雕”的成吉思汗,虽然称得上是颇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但比起浴火重生的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是不能相比的。所以毛泽东面对漫天飞舞的大雪,发出时代的强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联想到毛泽东在1954年夏天所写的《浪淘沙·北戴河》的收尾:“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既是全套邮票对“今非昔比”的正面歌颂,更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人民精神面貌发生巨变的历史赞美,充分体现了邮票在其微缩世界中宏大叙事能力的凸显。这种宏大叙事与历史主线水乳交融的衔接风格,也在“文7”邮票第三枚《满江红.和郭沫若》得以体现。此时的中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国际上鉴于印度屡犯边界,中国被迫予以反击,前苏联高层领导策划40多个共产党或工人党组织发表决议指责中国共产党,一时间国际政坛鸡飞狗跳,煞是热闹。毛泽东以革命家、政治家特有的襟怀,对此乱象嗤之以鼻:“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无论是“苍蝇”凄厉,“蚂蚁”夸国,还是“蚍蜉”撼树,“西风”落叶,对这些反动派形象诗化地描绘,以国际化传邮万里的邮票载体,释放出诗人伟大的政治情怀,也是在特殊国际时期大国政治的智慧发声。
三、托物言志的浓缩:毛泽东诗词邮票的山水情怀凸显
邮票艺术擅长从美学的方式建构和传播价值,用连续的画面和主题情节来增强艺术审美与诠释事物本质。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革命情怀加上厚植了山水写意的邮票意象建构,使得文7邮票成为这一设计理念和艺术呈现形式的生动具象?!拔?”邮票第14枚的《菩萨蛮·黄鹤楼》,该词写于“风云突变”的1927年春,蒋介石于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与会的毛泽东却被排斥于中共领导班子之外,仅被选为有发言权而没有决策权的“中央候补委员”,在此背景下心境苍凉的毛泽东登临黄鹤楼,放眼望去“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山水之间一纵一横,“茫?!薄俺脸痢钡牡殖耐谐鍪舜耸钡男那椤!把逃昝Р圆?,龟蛇锁大江”,站在黄鹤楼上毛泽东的思绪正穿越莽苍的烟雨,飞过龟山蛇山,正急切地思索着,思索着中国革命未来的出路又在何方?下阕,“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此时诗人将思绪拉回到眼前,鹤去楼空,游人徘徊,此景此情,邮票通过时空的浓缩将毛泽东与生俱来的历史感慨与现实忧患,也使得诗人“把酒酹滔滔”的激荡心潮的内涵通过方寸之地得以放大。暗示了诗人的不甘寂寞,日后定是大有作为!山水的寄怀与伟人的政治抱负,也是“文7”邮票的重要体现内容。从毛泽东诗词邮票的呈现方式来看,涉及葱郁的未来美好寄望和重振大好河山雄浑抱负。对于诗人乐观的寄望,例如邮票遴选的《清平乐·会昌》,其创作于1934年夏天,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所写的最后一首词,诗人曾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郁闷的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但在诗人眼中,“东方欲晓”,山中有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站在会昌城外的岚山岭,眺望中央红军准备突围长征的南方,群山起伏,诗人的山水情怀纵情释放,“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毛泽东从山想到海,??孔派剑谕虻莱筷乩铩罢绞恐缚茨显?,更加郁郁葱葱?!闭窃斗健澳显痢贝杏舻穆躺咽咀胖泄锩蠢吹南M?。类似的呈现方式,也见于“文7”邮票的第5枚《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天险,1月7日首次解放遵义,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夺取娄山关后,诗人放眼黄昏的远山,尽情释放胸中的山水情怀,在“如血”的残阳下,如海的“苍山”在延绵起伏,“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将静态的山加以动态化,山连山来峰连峰,绵延的群山如起伏的大海波涛,复以千军万马比作群山之势,这是山的雄姿,也是历经鏖战杀出重围红军的雄姿,其意也深,其志也宏!而最释放毛泽东山水情怀而寄意雄浑抱负的当属《七律.长征》。从1934年10月毛泽东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横跨11个省,毛泽东用诗化的语言在微观的方寸天地中展示?!巴蛩街坏认小?,继续写山,延伸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连绵起伏的“五岭”,在诗人眼中如同“细浪”,而巍峨峻峭的“乌蒙”,在诗人眼中仅为“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个“暖”字,一个“寒”字,既是对冒着枪林弹雨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深沉的缅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也是对浴血奋战迎来革命胜利的欣慰。越“千山”后渡“万水”尽在毛泽东遒劲书法演绎中,呈现出美学上的内涵与外在形式的完美交融。
四、人格化的书写:毛泽东诗词邮票的人生情怀绽放
人格化书写、人文主义思想内容一直在毛泽东的诗词艺术创作中被不断凸显,也使得毛泽东诗词艺术在特殊时期邮票载体上的表达,突破了单一的政治思维和红色圣地图景,而丰富为全面凸显毛泽东作为历史伟人身上闪耀的领袖光辉。这也可以看出,在特殊时期“领袖品格的书写,本就不应是单一的政治性书写,对领袖情感世界的把握”[ 吴学夫,黄升民.大国图腾:承载六十年国家理想的公共图像[J].现代传播,,2011,No.181(08).],《采桑子.重阳》是“文7”邮票的第7枚,放眼重阳节菊花怒放,毛泽东心有所动,“人生易老”,又紧接“天难老”,把人这一主体在自然境界与精神境界双重变化中得以“升华”,特别在战火纷飞的间隙看见满地金菊,感受到“战地黄花分外香”。诗人托物言志,“黄花”傲秋霜而“分外香”,何况经历战火洗礼的红军战士,“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是诗人内心充盈的世界,也在全组邮票的核心位置呈现出关于领袖“人”的生动写照。特别是“领袖人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与传播者,其人性深度的开掘,不仅仅只是审美的需要,”[ 陈友军.略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领袖叙事[J].中国电视,2020,No.418(12):46-50.]更是在特殊时期借由邮票这一载体所呈现出的难得一见的人文浸润。同样的,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既是对蒋家王朝旧政权逢场作戏的批判和即将建立新中国除旧布新的期许,更是将自我嵌入伟大历史历程波澜起伏的奋发人生和高贵人格的写照,这已然超越了单纯的邮票审美,借由彼时广泛流传的邮票而上升到将诗人伟大人格的示范,而升华为人生哲学意象的无形熏染,也使得文7邮票无论从其艺术性,抑或是思想性都是在彼时特殊时期的精品。
(作者:陈国成)
上一篇:
下一篇: